6068
不論出門或回家,家裡兩隻狗都一直叫,該怎麼辦呢?
家裡現在有兩隻狗
一隻約10來歲
中型米克斯
一隻是前三個月才撿到的馬爾濟斯混貴賓(醫師猜測)
約1-2歲
現在有一個情況
就是不論是按電鈴或是家裡有人要外出、回來
兩隻狗都會叫個不停
這種情況
原本的那隻本來就會這樣叫
現在再加上另一隻
真的是有點小吵
我不會討厭這樣
但很想知道要如何才能制止牠們的亂吠
畢竟不想讓鄰居抗議。
還有最近撿回來的小狗
只要看到我們要出門
就會開始不停的叫
甚至我們下樓梯都還能聽到牠的叫聲(家住四樓)
這是不安全感嗎?而且也感覺牠和我沒有那麼親近
叫牠的名字也不會過來
當初撿到牠也想幫牠找回主人
可是實在是找不到
也沒有晶片號碼
所以就把牠養了下來
我真的很愛牠!難道狗真的是要從小養才能建立親密感嗎?
**我真的很愛牠!難道『狗真的是要從小養才能建立親密感嗎?』**狗兒對飼主有沒有親蜜感完全是看飼主的「手腕」與方法
與是不是「從小養」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有很多人的狗兒從小就養、並沒有教養的很好。
一個建立親蜜關係的「愛的訓練」=『摸摸訓練』;提供參考---有的飼主對於愛犬非常疼愛
但卻不見得能「擄獲芳心」
狗兒總無法死心塌地、服服貼貼的愛著你。
還有些狗兒因為生長背景的因素(如出生後過少接觸人類、從小遠離人群)心性膽怯、畏縮、對人類缺乏安全感
或個性因素不喜人類碰觸、近身、防禦心超強;若是飼主基於關愛
「一廂情願」的伸手要觸摸牠時(被強迫感情了)
令牠緊張度一升高
不是畏懼而退縮(甚至驚嚇性大小便失禁)、就是勇往向前 →「防禦性攻擊」、張口就咬。
溫柔主義「愛的訓練」=『摸摸訓練』;是針對心性膽怯、畏縮、防禦性強的狗兒(有多數的流浪狗皆是如此)的最佳改變方法。
能慢慢瓦解牠的防禦性
而願意慢慢將牠的警戒線撤退
將使牠對您充滿‘愛’‘戀’
使牠對您感覺到非常有安全感與信賴感
而自然而然牠所有的狀況將迎刃而解。
而一般個性的狗兒、家犬
運用此訓練
更能增加飼主與愛犬之間異常的親蜜關係
讓牠對您具有無限的愛戀、眼中只有滿滿的你。
篇幅關係請續接http://www.tyacad.org/phpbb2/viewtopic.php?t=6068 **很想知道要如何才能制止牠們的亂吠
畢竟不想讓鄰居抗議**有關飼主與愛犬之間的疑難困擾
犬隻的飼養管理、生活教育、行為矯正、潛能開發與才藝訓練的方法秘笈
較一般性的皆會放在>>台中世界聯合保護動物協會/寶島動物園>>寶貝傷腦筋~行為矯正討論區>>http://forum.lovedog.org.tw/phpbb/viewtopic.php?t=9694http://forum.lovedog.org.tw/phpbb/viewforum.php?f=23 桃園縣推廣動保協會討論區>>阿狗阿貓疑難雜症解惑區http://www.tyacad.org/phpbb2/viewforum.php?f=12 內有ㄚ划提供給各界及優質飼主您的犬隻生活管理、行為教育與矯正的參考對策。
篇幅關係這裡暫時略過。
**只要看你們要出門
就會開始不停的叫**這是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請參考<頑皮狗-生活教育推廣中心>爲飼主寫的《無法和飼主分離的狗狗 /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 狗狗的分離焦慮症是一種人類所引發的疾病。
過度的溺愛、太經常陪著牠玩、和人膩在一起的時間太長【教養出了不當的生活模式】
當您要外出留下牠、或在牠視線範圍外、到牠看不見您的地方…對牠而言獨處將是一種折磨
是一件痛苦的事
因此產生的不安、造成壓力
產生了分離焦慮。
容易罹患分離焦慮症的狗狗
有可能是比較缺乏自信
可能還有點神經質、過於依戀某人、某物、同伴
以及晚上和飼主一同睡在臥室的狗兒。
分離的焦慮對狗兒所產生的壓力遠遠超乎飼主的想像
為了消除壓力牠會做出種種傷腦筋的行為。
有可能是一種替代行為
如名為「咬尾行為」的「常同行為」
也叫「替換活動」。
藉由過度的舔、咬肢體、咬尾巴的疼痛等等自殘…來取代強烈的壓力
以減輕牠們獨處時
或無法看到依戀的對象時
所產生的壓力。
這種替換活動常見的行為除了啃咬自殘
常見的有食慾不振或厭食、隨意撒尿、排便
吠叫、咆哮、狼嚎(吹狗螺)… 假如您的愛犬有分離焦慮現象
那麼希望您不要在回到家時
因為牠所造成的破壞而處罰牠。
因為假如牠在獨處時會緊張
牠就會更緊張、擔心您回到家中對牠的處置
焦慮的程度會有增加的傾向
而使矯正變得更為困難。
在您離家前會有一些例行小動作
對牠來說是種種線索
這些線索會引起牠預期到您的離開
因而產生焦慮
飼主必需教導狗狗對這些線索「不敏感」。
因為這些線索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您要一直反覆的做這些動作
如拿起鑰匙、開門、關門、或是握著門把、穿上外套、拿起公事包、皮包、拿起手機
或是穿上鞋子……讓牠接受這些例常動作
讓牠對這些線索麻痺
因而失去引發焦慮的動力。
除非牠對這些線索已經不敏感了
不然在您真正離開家之前
這些例常動作都不宜出現在牠眼裡
您可以在 1.別的房間穿好衣服及鞋子
把公事包
手提袋或是鑰匙放在牠視線範圍外、藏好
在牠被別的事物所吸引或是注意力被分散的時後
從後門離開
這樣可以減少牠在您離開時所產生的焦慮。
2. 給狗狗牠依戀的物品、毯子…陪伴牠
增加牠心理上的安定感。
把線索和您的存在或是和食物或是和「安定」產生關聯。
離開時可以在家中開著電視或是收音機或是錄影帶
還可以給狗狗一個牠喜歡的毯子讓牠睡在上面。
假如您的愛犬無法接受您的離開
甚至無法得到您的注意力都會引起牠的焦慮反應
這表示您該要好好面對此問題了。
改變關係:讓牠學習獨立 運用適度的「忽視」、「冷落」: 離別前與重逢後的「儀式」會為牠製造壓力。
出門前不要「預告」
回家後也不要「報到」
「視若無睹」也是和牠相處的一種正確態度.............篇幅關係請續接---http://forum.lovedog.org.tw/phpbb/viewtopic.php?t=11601 http://www.tyacad.org/phpbb2/viewtopic.php?t=6492
犬的教養 早在一萬年前
狗就被人類所飼養
並與人類一起生活
所以可說是人類最親密的伙伴。
總之
狗是一 種既順從又聰明的動物 千百年來就受到人們的喜愛。
狗經過人類千百年來的教養之後
大多養成了乖順的習性
但如果讓狗處在野生狀態
完全不與人接觸
則會受其本性的影響
做出各種超乎人類想像的行為
所以為了要讓自己養的狗不至於擾亂社會及家庭的秩序
而且能與家人相處融洽
就需讓牠學會最低限度的規則
且讓牠慢慢習慣。
主人是領導者 養狗就如同養小孩一樣
主人就有如狗的領導者
他必須其備與父母一般的親情及立場來與狗接觸。
聽從領導者的指揮行動是狗的習性
狗會記下主人用語言或行動所表示的命令
並做出反射性行動
所以主人應常站在優勢立場
同時應以簡單易懂的態度來對待狗。
這樣才能使狗的精神穩定
也較易教養。
總之
主人必須徹底了解狗的心理 並以愛心為基礎。
從小時候開始教養 教養狗最理想的是在出生一年之內 就教好所有的習慣
這就是「打鐵趁熱」的道理。
一旦長為成犬
狗的習性就已確定
所以往往要花費二倍以上的耐力與時間
才能教會一件事。
出生二個月左右
小狗就可以離開母體自行活動
這時就應該讓他學會大小便教養 三個月之後
再配合狗的發育清況 一 步一步讓牠學會各種教養。
首先教牠大小便 教養的第一步就是從上廁所開始。
如果飼養的是室內犬
不妨在柵欄或狗屋內放一張睡鋪
而在另一個角落放張報紙。
狗本來就是喜歡乾淨的動物
絕不會在自己睡覺的地方排便排尿
一定會爬出來到報紙上排便
所以一且發現報紙上有糞便與尿
就應立刻換新報紙
讓牠學會在報紙上排便。
其次在狗屋與柵欄外
也應準備一舖有報紙的狗廁所
讓牠在該處排便。
此時只要留下一些稍有尿味的報紙在裏面
小狗就知道是自己的味道
所以就會前往該處排便。
假如小狗在非指定地點排便
就應立刻當場斥責
並帶牠到正確的地方。
這一點在時間的掌握上很重要
否則小狗就不知自己做錯什麼事? 此外
在主人不注意的情況下
或未保持排便處的乾淨
或未配合狗的大小製造適合場所
往往會造成小狗隨地大小便的結果。
總之
一個髒主人就會把自己的習性反應在狗的身上
所以飼主一定要做好自己的責任
才能擁有一隻有教養的狗。
附帶一提的是
只要小狗在正確的地方排便
主人就必須撫摸狗
並稱讚牠是「乖小孩」
此種獎勵的方法也很有效
因為受到撫摸與稱讚
可讓狗感到高興
換言之
教養狗的基本
就是要讓狗明確認識對與錯的事。
在教養排便的階段中
只要同時使用斥責與讚美
那接下來的教養
就容易得心應手了。
小狗大都在睡醒時
以及用餐後會排便
所以一開始應特別注意
並耐心教導
大約二至三天之後
就自然學會了。
開始養小狗時最好在早上(千萬別在晚上)帶牠出外
並連續二週讓牠在一定的場所排便
如此大約就可養成好習慣。
總之
教狗排便是教養的第一步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
就表示第一階段的教養成功了。
我家的狗狗一開始也會這樣喔~我都先把牠關在自己的房間裡~先不要讓他看到我~一開始先關個五分鐘~之後在近房間再慢慢增加時間~讓牠知道你是會回家的!~試試看八
或許他還不知那名字代表她 時間久了他就知道了吧
焦慮症症狀,焦慮症治療,分離焦慮症,焦慮症恐慌症,廣泛性焦慮症,焦慮症的案例,焦慮症藥物,自律神經失調 焦慮症,社交焦慮症,焦慮症 當兵焦慮症,焦慮,馬爾濟斯,狗狗,兩隻狗,分離,張口,大小便失禁,阿狗阿貓疑難雜症,擄獲芳心
皮膚病|哈士奇|結紮|台灣土狗|飼料|吉娃娃|博美狗|鬆獅犬|寵物登記|柴犬|狐狸犬|約克夏|訓練|雪納瑞|西施犬|米格魯|小型犬|牧羊犬|蝴蝶犬|臘腸狗|寵物晶片|貴賓狗|拉布拉多|運動量|寵物美容|秋田|鬥牛犬|獒犬|黃金獵犬|懷孕|剪指甲|瑪爾濟斯|清潔|梳毛|
6068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6070812802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